「爸~ 食物處理機到貨後你想做什麼?我想做各種濃湯!」前一陣子被恆隆行邀請分享開團食物處理機,確認後我就十足興奮地與爸爸開始討論菜色。
「我想做 “毆打毆打”。」
「毆打毆打?那是什麼?」
「毆打毆打就是毆打毆打啊~」
我舉雙手投降。80歲的老父就是不擅長解釋,還是google 可靠。
我試圖用英文各種拼音模擬爸爸口中的 “毆打毆打”
考慮老爸的口音混雜了他的花式流浪人生經歷,我的搜尋從”oda oda” 到 “auta auta” 排列組合,終於搜到一組名為”otak otak”的圖片….

「爸!你看!是不是這個?用葉子包起來,裡面黃黃紅紅的這個?」
「怎麼會黃黃的?毆打毆打在印尼話是”大腦” 的意思,毆打毆打應該是白白軟軟的,誰的大腦會黃黃的?」
「呃… 馬來西亞人的大腦….?」我指著食譜的標題 — “馬來西亞小吃毆打毆打”
老爸撇了一眼食譜,嘖了一聲還癟了個嘴,「亂加什麼薑黃!而且這個小吃的發源地在印尼巨港,那個不正宗。馬來西亞人亂做。」

出生長大於印尼巨港的爸爸,為了小吃的由來氣嘟嘟,還開了地圖炮。
我猜,這情感類似於台灣南北小吃戰爭背後,對於出生地的認同感?
+++
Otak Otak, 常見的翻譯做烏打烏打,但聽印尼語發音,比較接近毆打毆打。
是一種把魚漿包在香蕉葉中去烤的小吃,在印尼巨港常被作為下午茶點心,沾辣醬食用。
在巨港會使用爸爸口中一種叫做”駝背魚”的魚來製作,味道與肉質與馬加魚或是土魠魚比較相近,所以我就拖著老爸去Costco買了土魠魚來製作。

由於爸爸在山上的小院子裡種了芭蕉樹,所以我們的毆打毆打是用芭蕉葉製作的。
台灣產香蕉,大家身邊應該多少有個種香蕉的小農朋友吧?
芭蕉葉的味道帶花香,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拿它單獨去火上烤,飄出了類似玉蘭花的香氣。花香一過,則是會出現類似竹筒飯那種的竹子香氣。
我覺得跟月桃葉一樣,香蕉葉在台灣也是應該要被更廣泛利用的一種香草。
除了拿來包食物做燒烤、蒸東西,泰國還有拿香蕉葉代替塑膠袋來包裹食材的超市出現,台灣這個香蕉王國應該多學學啊!

製作毆打毆打的醬料時,會用到的 羅旺子 則是 東南亞/中東/印度/墨西哥料理、飲品中常見的水果(香料?),用途是煮汁拿來製造圓潤的酸味。
雖然檸檬也可以製造酸度,但檸檬的酸感相對尖銳些,而且不耐熱。
羅旺子汁的酸度不會因為加熱而消失,像是泰國海鮮酸辣湯 “冬陰功” 就會用羅旺子汁烹煮做圓滑酸味的打底,最後要起鍋時再擠入新鮮檸檬汁來營造酸味的層次。
除了東南亞雜貨店,在比較大一點的家樂福,也有將羅旺子放在蔬果區做販售。
順道一提,我小時候常吃印尼的羅望子硬糖,口感跟長相很像德國偉特奶油太妃糖, 味道卻酸酸甜甜很生津~
墨西哥朋友帶給我吃的墨西哥羅望子糖則是做成軟糖,也是酸甜美味,讓人聯想到山楂軟糖。
+++
毆打毆打/烏打烏打 Otak Otak 食譜


份量: 約24個(做完在30分鐘內,就被我跟爸媽完食了)
▎準備食材:
魚漿:
-土魠魚一輪 約250g
-椰奶 100ml
-蛋白 1顆,打散
-樹薯粉 75g
魚漿調味:
-鹽, 適量
-白胡椒粉, 1/2小匙
-白糖, 1大匙
-大蒜, 3辦, 切末
-椰子絲, 適量
-紅蔥頭, 5辦, 切碎
-蔥綠, 3支,切末
包材:
-芭蕉葉 (我忘記數!)
-竹牙籤
沾醬:
*沾醬是爸爸在我包毆打毆打時製作的,我沒看到份量~ 大家最後看影片隨意感受一下囉: P
反正老爸一開始準備的也太辣太濃稠,後來是用金桔調稀的
-花生粒
-辣椒
-紅蔥頭
-大蒜
-印尼蝦醬 *我想用泰國蝦醬也沒關係。
-金桔
-紅糖 *通常會使用椰糖,但用棕櫚糖或是紅糖代替也可以。
-羅望子
▎步驟:
1. 洗芭蕉葉,擦乾後陰乾。
2. 用湯匙避開魚刺,將土魠魚肉刮下。


3. 將魚肉、打散的蛋白、蒜末用食物處理機充分混合。
4. 加入椰奶再度混合均勻到細緻,加入鹽、白胡椒粉、白糖、椰子絲調味混合。
5. 取出食物調理盆中的魚泥,手動拌入要保留口感的紅蔥頭碎與綠蔥花。
6. 再拌入樹薯粉做成魚漿。*印尼的毆打毆打追求的是軟~軟~如腦的口感,如果在這個步驟使用食物處理機狂打會比較彈,可以斟酌一下自己喜歡的口感。
7. 把魚漿放入擠花袋,擠上香蕉葉。技巧好的人也可以用兩支湯匙挖魚漿來操作。照影片的手法包成長條狀,葉片兩端用牙籤固定。(客家爸爸很節儉!把固定好香蕉葉的牙籤,再剪成一半來固定下一組毆打毆打~~)

8. 用乾鍋把毆打毆打的香蕉葉兩面煎到焦黃,戳外面感覺毆打毆打變軟就是好了~

9. 製作沾醬:
淺油炸花生,撈出花生後再炒辣椒、大蒜、紅蔥頭、與蝦醬。拌入用羅望子果肉跟紅糖煮的水,把這些料一起打成你喜歡的粗細程度。
最後用金桔汁調整醬汁的濃稠度。


10. 打開芭蕉葉,將毆打毆打沾醬食用!

+++
毆打毆打本身吃起來,是帶有香蕉葉烤後的竹子香氣,與淡淡椰奶/椰絲香的軟綿烤魚漿,清清淡淡很優雅。
沾上金桔花生辣沾醬後,立馬變身成涮嘴到讓人停不了的,充滿南洋夏季風情的開胃小吃。
「很好吃耶!我們真的做太少!」
「這個點心很耗工,在印尼當地也是很貴的。是應該多做,因為下次不知道何時會再來做。有沒有感覺不值得?」爸爸問我。
「不會呀~」用一個週末的下午,父女一起完成一個美好的回憶,媽媽也吃得很開心,值得。


無價

有時候我們享受的是那個過程,與中間連結的情感。
最終美好的結果,只是過程的附屬品。料理如此,人生旅途也該這樣。
但有個百變萬用的食物處理機如百靈,還是可以省下不少工夫的(*´∀`*)ノ我才不要瘋狂用刀剁魚漿,用手搓捏摔魚肉呢~啊哈哈哈
最後就來看個製作影片,看看如何包毆打毆打收工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