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逛異國超市一個很大的樂趣,就是去體驗不熟悉的食材。
當我在農夫市集看到這些綠色自帶樹葉(?)的果實時,整個人就好奇心大發地被吸住了。

「這是什麼怎麼用?」
「這是Tomatillo~拿來做墨西哥綠莎莎醬的。」我這麼愛吃玉米脆片配莎莎醬,買定了啊!!
+++++
Tomatillo 的拼法讓人聯想到番茄,但中文被翻譯做”黏果酸漿”,又稱墨西哥酸漿。
當我帶他回朋友家,剝除了外面的”樹葉”(裡面黏黏油油的!)切開來一看後,發現它的內部長得其實比較像泰國的蛋茄那樣多籽,隨手查了一下,原來真是茄科植物啊!

偷咬了一下,酸酸甜甜的,有種……莫名的熟悉感。是酸度圓潤許多的金桔啊?
+++
墨西哥綠莎莎醬 Salsa Verde
▎準備食材:
- Tomatillo 黏果酸漿一盒(推測約350g上下)
- 洋蔥 切碎約1/4杯
- 大蒜 2辦
- 香菜 切碎約 1/4杯
- 墨西哥綠辣椒 1條,怕辣如我必須去籽去膜
- 萊姆汁 半顆-1顆,依個人口味酌量調整
▎步驟:
1. 將Tomatillo切成兩半,與帶皮的2辦大蒜放入烤箱中,用220度C大火烘烤約7-10分鐘,到表皮有些微微焦

2. 將烤過的大蒜去皮,Tomatillo上太焦黑的部分移除後,連同其他所有材料丟進食物處理機/果汁機中打碎。

3. 打開玉米片,沾食享用!

++++
新鮮現打的莎莎醬,跟超市可以買到的罐頭莎莎醬,完全是兩回事!!!
兩者差最多的,絕對是香氣啊~
香菜刺激腦門的皂味與洋蔥的辛味,在烤過酸甜都被濃縮的Tomatillo的包圍下,緩和形成一個清新酸甜辣醬的滋味。
萊姆汁的尖銳酸度畫龍點睛,更是讓人難以忘懷。這些多元層次的合唱,在罐頭的製程中,都會消失啊~~~
不過,回到台灣,要到哪裡去找Tomatillo呢?
經過網路一番搜尋,我想我的最佳嘗試替代人選,大概會是它的遠親“燈籠果/黃金梅”,販售於部分全聯超市。
據維基百科論述,成熟的燈籠果非常甜,所以我可能會盡量去找沒這麼熟的,或是減量使用,放入更多萊姆汁吧?
+++
特別收入這篇食譜2021年秋季初刊登於fb 頁面時,食色之友們的即時回饋!
Lou Leiya: 「燈籠果在賣場看到都超貴的⋯有一次在清境農場路邊看到,一大盒70,馬上買三盒!老闆跟我說那邊很多,他們都摘不用錢的。」
所長筆記:以後去清境農場要買來玩看看!
Hsiao Fan Chiou: 「臺灣也有人種黏果酸漿喔~ 但現在大概不是產季。」
所長筆記:後來與該食色之友私訊聊天後,所長已取得該農場資訊!台灣”最快”是1月份會採收,請待所長買到再跟大家回報 😛
▎關於台產 墨西哥酸漿/ 黏果酸漿 於2022/4/9 的更新回報
大會公告:台灣有人種”墨西哥酸漿/ 墨西哥番茄”
主要收成產季在4月左右,所以請大家抓緊可以體驗墨西哥綠莎莎醬的時刻!
–
今早我是被咀嚼肌的痠痠醒的。
在台灣買到墨西哥酸漿太開心,昨天做了一大盆綠莎莎醬、一大盆火烤紅莎莎醬,跟朋友二人從下午開始,一邊聊天一邊吃玉米脆片沾醬到晚上,覺得人生極樂不過如此~





而且沾醬無油、少鹽、卻又層次豐富美味超健康!
(不健康的部分是玉米脆片 )
- 手邊沒有墨西哥辣椒?用台灣的辣椒加減代替
- 手邊沒有萊姆?用台灣的檸檬代替一下
- 手邊沒有墨西哥酸漿?不好意思,還真的沒有可以代替的方案
墨西哥酸漿烤過後,會綻放出一個圓潤的酸度,不像萊姆的清新,或是醋酸的尖銳。

昨天我用的那批墨西哥酸漿,還硬硬帶點生,直接咬有生澀味,但我就是_迫不及待_先用了一些來做醬
做出來的莎莎醬比較沒這麼水潤,也少了一個成熟酸漿會帶出來的絲絲甜味。但沒有什麼是加糖不能解決的!(X)
但….剩下的漿果我會再測試室溫vs 冰箱放置,等他們成熟再做啦~
這款綠莎莎醬除了沾玉米脆片吃,也可以拿來澆在烤蔬菜上、配白肉魚吃、跟牛肉的相性也很好。
換個品種的辣椒、不放洋蔥香菜、或是用蜂蜜調配又有不同的變化。只是要記得:打醬前,務必要記得把酸漿烤過/ 或剖面朝下用平底鍋煎到微黃出汁喔喔~
感激墨西哥酸漿種植農家 調色盤農園
私訊即可購買~ 報所長名號沒有折扣XD
- Q. 產期多久? A.農家表示今年會幫忙注意一下可以採收多久
之後再補上資訊
- Q. 購買後可以放多久?A. 經所長查閱書籍調查,不移除外面的皮(?),放在紙袋裡,收在冰箱蔬果籃,可以放置一~二個月。外面的皮會慢慢凋零,但不影響果實。
感激食色之友 Hsiao Fan Chiou 去年私訊分享的台灣買果資訊!
到目前為止,所長FiFi已經分享過3種墨西哥莎莎醬食譜了呢~
真希望疫情早早結束,好想去墨西哥參與亡靈節跟吃墨西哥菜喔,嗚嗚
▎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