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聖之路/法國之路飲食指南(9): 如果人生是一個折線圖、面對水泡的方式、西班牙扁豆湯、與迷迭香的祝福

「如果人生是一個折線圖,那走了彎曲道路的人生,與直達終點的人生來做比較,不是精彩得多了嗎?把彎曲的線條拉直來看,也相對活得比直線久!」

我不敢置信地看著身旁的義大利弟弟史蒂芬諾,下巴差點掉下來。

在這條道路上,我與相遇的人們進行過各種哲學討論,聽過不同富有哲理的話,但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從史蒂芬諾口中聽到這句。

史蒂芬諾:「幫我在這裡拍一張帥的。」並開始左指右指。
我:????

第一次見到史蒂芬諾,是在前幾日布爾哥斯大教堂的朝聖者派對上。

「我從台灣(Taiwan)來。」

「啊~ 泰國,我愛泰國(Thailand)!」

「喔不是不是,不是泰國,是台灣。」

「我知道我知道,泰國嘛~」

….

……

當時電視機上持續播放著斐洛西訪台的新聞,在所有朝聖道路上的人都會問我們”台灣還好嗎?”的情況下,碰到這種經典對答的當下,我也是覺得好氣又好笑。

之後我跟也是義大利來的瑪塔聊過,瑪塔也說:

「我第一次跟史蒂芬諾說話時也是被他氣得半死。不不不,他不是英文不好所以這樣子,他是真的沒在聽人說話的。」

但史蒂芬諾因為柔軟善良的心腸,以及耳朵打不開的活寶行為,後來成為我們大家嘴上一邊罵,但又最疼愛的小弟弟一事,就是後話了。

讓時間再稍微往前快轉些。

▎第十五日:往 Boadilla del Camino

這一天,又是一個我開頭與台灣夥伴行走,後期放慢落單的一日。

「你為何會來走朝聖之路呢?」這次來搭話的是史蒂芬諾,我們使用了在朝聖之路上搭訕的起手式,互相問候。

21歲的史蒂芬諾,來自於米蘭,那個時尚又華麗的義大利城市。

工作悠閒、薪水不錯,平常的消遣是作曲,還有上夜店開趴喝酒。

「因為我想試著脫離舒適圈,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。你有聽過人生就像是一個折線圖的說法嗎?」

史蒂芬諾有一個心結。

在他更年少的時期,曾經有一個去美國留學的機會,「但是米蘭太舒適了。我的家人朋友都在這,我喜歡義大利食物,所以就放棄了那個機會。但我還是會一直想:要是當初我去了美國,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?」

於是我跟他分享了自身的留美經驗。

在美國南方的德州,有會款待你的老爺爺,也有會歧視你的同學。但當你事後回顧,不論是開心還是痛苦的回憶都有其意義,都會讓人蛻變成就之後的自己。

「雖然我後來沒有很喜歡美國,但想一想也不後悔有那段經歷。我個人是覺得….不論你有沒有去美國,這件事對你來說都已經有了意義。就因為你有了這份後悔的心情,所以才會有這個反思,並促使你出現在這條道路上對吧?」

「我不懂。」

「我的意思是,當你下次再度碰到一個機會放到你面前,例如你再度擁有了去美國的機會,你會不會因為想到這份懊悔,而認真去抓住?」你看,你已經抓住來走這條道路的機會了。

人生裡每個事件,即使是放棄的事件,也有其意義。只是當下的我們或許還不太能理解。

「我想一想喔…..

嗯….

我可能還是不會。米蘭太舒服了。」

….

…… 噢,史蒂芬諾 ( -__- )

…………

當天的庇護所又有泳池,由於前一日我錯過了游泳,今天立馬跨出“不想洗兩次澡”的舒適圈,換了泳衣就往水裡跳。

本日的泳池超冰涼舒服!
安荷:「我本來沒有想要下來的,但看到你這麼開心的樣子,覺得好像有必要一試。」
耶!計畫通!

看吧,懊悔的心情是行動的燃料之一!

邊泡著水邊閒聊,我們一行人聊著聊著上了岸,開始了坐在草地上的群體水泡治療時間。

▎面對水泡的方式

來進行這場步行之旅的人,幾乎沒人能逃過水泡的侵襲。

所以路上聊天的話題除了「你為何而來?從哪裡開始?今晚要住哪?」之外,還有「你長了幾顆水泡?」

水泡的形成原因是過度摩擦。

我從第一天走庇里牛斯山就開始長水泡,之後每日增加一個,十隻腳趾頭無一幸免還出現泡中泡。

真是沒來朝聖不知道,來了才知道原來自己是水泡體質啊!!!

水泡長出來後,每步都像在走健康步道。

但最弔詭的是,最痛的時刻不是在你持續行走的途中,而是在你稍作休息後再度起步的時刻。

這感覺就像是我們人體有一個”痛著痛著就習慣了”的保護機制,唯有在你稍作抽離檢視後,才會突然發現當下的痛有多痛一樣。

走到後來我也才發現,原來人體不止在皮肉痛上有這個機制,在精神疲勞與情緒健康上,也是有相同機制的。

每天在庇護所的草皮上,都能看到聚集在一塊處理水泡的朝聖者。除了一起泡腳,加入他們一起分享水泡處理密技,也是快速交朋友的一個方式喔(?)

處理水泡的方式,有分3大派流。

第一種,是迴避不理型,拿出在當地藥局購買的人工貼皮貼著,就以為它不會再干擾你。

這也是我一開始的處理方式,事後證明這只會讓水泡越來越大,完全不理想。

第二種,是用燒過的針穿線,細緻地穿過水泡,讓積水隨著棉線被引導出去。

這是安荷那群西班牙人的處理方式。

較溫柔細膩,但我後來發現這方式其實也只比第一種方式好一點點,因為他們的水泡水流出的速度,遠不及水泡長大的速度。走到後來,他們的水泡都從當初的迷你水泡變身成巨型水泡。

第三種,是好好在水泡的”側邊”上用消毒好的針戳一個洞(不是踩地板的部分),然後呲牙裂嘴地把水給”完全擠出來“後,再用在當地藥局購入的,含有些微類固醇的藥膏做緊急消毒治癒。*沒有藥品的話不建議這樣做,會增加感染風險*

這是我台灣友人處理的方式。

而我由於太怕痛,是直到旅途的後期才放膽嘗試了這個方法,也才發現….

這樣處理完的水泡,通常到第二天要出門時就都會平整痊癒了呢!

就算是沒痊癒的水泡,早上再拿出人工貼皮貼一下就可以安心地走了。

原來…..面對問題的最佳解決之道,還真的就是要正面對決

只是那個正面迎戰,還真是需要勇氣

後來我想,當時的水泡之於我,就像是離開米蘭之於史蒂芬諾吧?

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,都會體悟到對自己而言渴望的方向是什麼。

但要生出足以跨出那步的勇氣,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有些人比較幸運,沒怎麼想就跨出去了。

有些人需要一些時間,一些事件的醞釀。

但這也沒關係,因為每個人的時間節奏,本來就不一樣嘛

如果人生是一個折線圖,或許需要多些時間醞釀的人,內心與靈性上的轉折更精彩對吧?

喔對了,在水泡的預防方面,我試過的措施如下:

1.穿著五指襪再套一層羊毛襪,來減少摩擦

我在路途中於迪卡儂買到五指襪後開始測試這個方式,很可惜地是這個方式對我沒用。

水泡生長的速度持平~繼續每日一泡。

2.在當地藥局購入矽膠製的腳趾保護套

證實有用。

但保護套頗有厚度,一隻腳只能選一隻腳指頭保護,不然鞋子穿不上。

我後來是選擇大拇指保護啦….讓大拇指脫離了水泡命運。

3.後來碰到走了多次camino 的西班牙夥伴教我每到一個bar, 都停下來把被汗濕透的腳晾乾。

能換上乾爽的襪子就換襪子,只要保持腳部乾燥就可以預防水泡了。

我覺得有些用,有讓我的水泡生長速度減緩。本來是早上就會開始長的水泡,會變成下午才開始長。

我推測是因為我無法在bar裡待到腳全乾,襪子又不夠換的緣故,所以才不能完全防泡。

像是瑞典妹妹穿運動涼鞋行走,腳就很乾爽且沒水泡!

…..但她是打曲棍球的腳很強壯,也不是我能學的就是了……

▎西班牙扁豆湯 Sopa de lentejas 

西班牙扁豆湯

那晚的前菜湯品,是在冬日讓人暖身的西班牙扁豆湯。

扁豆富含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跟維他命B,被認為對“體能/肌肉傷痛恢復”有絕佳的效果,是西班牙足球員的賽後建議飲食之一,也是在”創世紀 Genesis”中 雅各 Jacob 煮給 以掃 Esau 吃來換取”長子地位”的湯品,理所當然地也會成為你在朝聖之路上常看見的湯品之一。

通常會使用蕃茄、洋蔥、大蒜打底,加入蔬菜或西班牙肉腸chorizo ,跟賦予湯品清爽解膩風味的月桂葉、與增添濃郁香甜風味的紅椒粉來調味。

加入跟豆類風味很和諧的孜然版本也很常見,也會有人使用迷迭香來增添清新香氣。

這些調味組合是走”該地區產什麼/流行什麼”,就加什麼的概念。

“從產地到餐桌”不是新觀念,而是工業革命前的原始本能。

以台灣人的口味來說,我在法國之路上所吃三到四次的扁豆湯調味都十分之鹹,是鹹到讓你會想把手邊水杯裡的水倒下去稀釋的程度…..後來我們也真的這樣做了……..哈哈……

做為當地飲食考察與朝聖之路宗教含義的層面上,我是覺得可以試它一試,但美不美味就見仁見智了。

有食友表示這道是她最愛的湯,也有食友表示這道是他最無法接受的湯:P

真心不記得這晚主食吃了什麼,被拼酒事件分心到連食物都忘了拍XDD
但印象中沒有很好吃,所以沒差~

至於當天的主餐….

由於突如其來的晚餐拼酒事件,我完全不記得那晚我們主餐吃了什麼,只記得史蒂芬諾弟弟在拼酒時被我台灣友人海放輸很慘,還拉著同桌所有的男性下水一起被罰酒。

#不要小看台灣女生 :P 

▎迷迭香的祝福

今天在路上,我還取得了只有一面之緣朝聖者的祝福。

路途中的教堂庇護所。
我在這借了廁所,喝了咖啡,並取得了迷迭香。
放鬆醒腦的迷迭香。
你會以為人要緊張才會醒腦對不?錯,要放鬆!

他採了一段在路旁新鮮的迷迭香給我,說這是「讓你在烈日下保持清醒的香氣。」,讓我別在胸前。

人處於壓力的狀態下時,雖然會出現一種爆發性的能量幫助你度過難關,但同時也會讓思考難以清晰。

迷迭香的氣味可以有效降低俗稱”壓力荷爾蒙”的皮質醇,進而讓心智更清明注意力更集中

身體上的肌肉,可以靠一日日的行走鍛鍊來提昇。

心靈上的考驗,除了靠自己的思考與自我對話來排解,也不妨摘取一節迷迭香深呼吸來幫助自己喔!

咱們下回朝聖之路見,

Buen Camino! 

食色天然香料研究所所長/FiFi

你可能會感興趣的延伸閱讀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