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▎蒔蘿的傳說與功效
蒔蘿英文名字 “Dill” 的字根 dilla,來自於古挪威語的 “使鎮定、為小寶寶唱催眠樂曲”,Dilla 做為命名使用的話,意思則是小小的,帶著翅膀的女孩。
撫摸著蒔蘿那有如雛鳥絨毛般的細緻綠葉,會讓人不得不覺得,這北歐來的名字真是太貼切太夢幻了~
原生於北非地中海一帶,蒔蘿在飲食順勢療法中,被認為有”鎮定情緒”與”幫助入眠”的功效。
如果你活在中世紀,出生的嬰兒半夜哭不停,你可能會去剪一把蒔蘿掛在嬰兒床上,讓嬰孩聞嗅那清新的氣息入眠。
若孩子是因為被巫術詛咒而惡夢連連,那解法是用一把蒔蘿的種子放在孩子的枕頭下。因為根據古埃及人流傳下來的說法,蒔蘿還能驅趕惡靈。
上教堂時孩子吵鬧不休?也可以餵他們一點蒔蘿種子,權當鎮定劑與止飢。
喔對,它能安撫腸胃、舒緩脹氣,所以對於止飢的效果也不錯。
“禮拜堂用的種子 meetinghouse seeds”,美國人是這樣稱呼它的。
關於蒔蘿種子的事,所長之後想起再回來補充介紹,這次先來看看蒔蘿葉。
–
▎蒔蘿的味道
蒔蘿葉片的香氣主要是由 “水芹烯 phellandrene” 的胡椒薄荷和柑橘香氣(33%)、”檸檬烯 limonene” 的檸檬果皮香氣 (25%)、與”香芹酮carvone” 的綠薄荷、黑麥香 (35%)組成。
由於蒔蘿葉香氣的組成,都是以這些輕飄飄容易揮發的香氣分子為主,乾燥後的留香度不高。
如果要在料理使用,建議還是在台灣的春季購買新鮮的植株比較適合。
在台灣最常見的使用方式是炒蛋 (我認真覺得台灣人只要是沒見過的香草,都是拿來炒蛋 )
再來就是包水餃。
你沒看錯,就是包水餃。
我們在水餃店看見的”茴香水餃”,其實都是”蒔蘿水餃” 來著的。
所長超愛的麵店 四方居麵館 就有賣(超好吃!)
多數時後你在菜市場看到的 “茴香菜”,也是蒔蘿dill而不是 fennel 甜茴香。
如果你跟所長一樣眼睛不太好、對於記憶全部糊成一團的中文翻譯也不是很擅長的話,建議你用香氣來辨別。
帶薄荷與柑橘氣息的是本篇的主角蒔蘿dill.
帶八角與回甘滋味的則是甜茴香 fennel, 風味介紹連結擺下方。
如果想見識一下他們倆的名稱有多混亂複雜,我下方也擺了整理好的名稱對照大補帖:P
–
▎蒔蘿的用法
回到流行使用蒔蘿葉來做料理的北歐、東歐、與中東一帶,我們來瞧瞧世界的大家都是如何利用蒔蘿的。
在北歐,蒔蘿、黃芥末、檸檬、與海鮮的搭配超經典。蒔蘿本身就自帶的柑橘香氣跟真正的檸檬結合,為魚貝類的鮮甜帶來一抹綠色清新,再來點芥末的跳,是北歐的家常菜組合。

我也做過把魚排抹上橄欖油、大蒜、切碎的蒔蘿進烤箱就完成的15分鐘料理,出來再擠檸檬汁。簡單又好吃~
把蒔蘿與美乃滋、鮮奶油混合來做馬鈴薯沙拉,則是瑞典的家常。

在波蘭,他們會拿蒔蘿、檸檬汁、和酸奶油做成黃瓜沙拉。
黃瓜本身就有的清新滋味跟蒔蘿也是好搭檔~
順帶一提,在東歐蒔蘿的採收季節是”夏天”,對他們來說,吃這樣的沙拉剛剛好:P
而德國人醃酸黃瓜時必備的香草,也是蒔蘿。

烏克蘭著名的甜菜根冷湯,會搭配酸奶油與蒔蘿。

我做過一次,帶著醫療用手套與塑膠圍裙”殺”甜菜根,超像在命案現場來著的。
甜菜根的土味會被酸奶油中和,變得奶感十足,這時再用清新的蒔蘿提味,真是神來一筆!
來到希臘與中東,由優格、黃瓜、橄欖油、大蒜、跟蒔蘿組成的醬汁是定番口味。
不管要搭烤肉、沾蔬菜、還是放到口袋餅裡搭配炸鷹嘴豆丸子都十足美味。
靈感來源可能是來自於此,拿來搭沙拉或辣雞翅的的美式”牧場沙拉醬 ranch dressing” 裡,蒔蘿也是其中的關鍵香草。少了蒔蘿,那味道就會整個不對勁!

▎蒔蘿的料理搭配與代替品
看到了這裡,你有沒有發現了蒔蘿的搭配關鍵字呢?
是海鮮、檸檬、乳製品醬料(剛好可以預防因為吃太多乳製品而胃脹氣,可喜可賀!)、與黃瓜。
其清新的滋味跟巴西里(含20% β-phellandrene β-水芹烯,有胡椒薄荷與輕柔的柑橘香)、和薄荷也有些相似,所以他們三者也常被搭配送作堆,做成風味更精彩的新鮮香草組合配對。

這也代表著,如果過了蒔蘿葉的產季,而你又還是想製作以上那些北歐/東歐/中東料理的話,你可以拿巴西里、薄荷來加減代替一下。
當然,來到了春天蒔蘿產季時,何不就直奔菜市場買一把蒔蘿?
噢,好啦,要跟菜場阿姨說是要買”茴香仔” 啦XDD
你還有吃過什麼其他的蒔蘿料理呢?
以上
食色天然香料研究所/所長FiFi
▎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
- 來用新鮮蒔蘿做個美國牧場沙拉醬吧!
- 所長的香料採集作業,甜茴香花粉的介紹
- 胖胖樹的蒔蘿 vs 甜茴香 外觀、各地、各行業俗稱整理大補帖